□涂志刚
1994年开始建造金温铁路,从此结束武义无铁路的历史。2月20日,春节刚过不久,省文物局副局长陈文锦带领省考古所王海民,文物处徐新民、李济凡等同志,来我县召开金温铁路考古工作现场会,并到履坦等地考察。会议要求沿线各市、县在路基经过的地段上事先做好考古发掘工作。考察中我发现,经过履坦的铁路线既有土质较好、地势平坦、微微向南倾斜的地块(这样的土层易埋葬古墓),也有经过宋代婺州窑的地段,我们的考古发掘任务很重。
2月26日早饭后,我骑着自行车再到履坦,在离村庄还有500米左右的棺山上,大型推土机正在作业,这里不是铁路路基,为什么在此挖掘?我立即前去问明情况。施工人员告诉我,因公路与铁路相交,公路改道约100米。我发现改道的这100米地段土质松软,栽种着果树,地势向南倾斜,这里肯定有古墓。我立即过去与施工队交涉。我说这里很可能埋有古墓,等我们考古发掘后你们再施工。他们说,完成这段路基是有时间限定的,而且很紧。要么这样,我们继续干,你们也发掘;挖到一个墓我们就让你一个墓的位置,等你们完工了我们再施工。我立即到履坦镇打电话给博物馆工作人员,让他们立即带考古工具到棺山来。我又找到履一村的业余文保员徐希晨,请他帮我雇六个民工前来考古发掘。馆里很快来了同志,大家分成两个组。凭我的考古经验,指定在这里挖探沟,很快挖到第一个,随后又发现第二个和第三个古墓,大家的劲头更足了。从墓砖的花纹可看出这是晋墓。我们埋头发掘,推土机就在我们的屁股后跟着推。到了3月3日我们已清理了四座晋墓,二个西晋,二个东晋,其中一个是西晋太康五年(284)纪年墓。一枚铜镜上刻有纪年,十分珍贵,品质很好,保存完整,至此已出土文物33件。其中有金手镯3只、金发钗1件、金戒指1只、铜镜4块、瓷器18件。发掘过程中虽然人人手上起了血泡,但劲头还是很大。县电视台来拍摄新闻报道,市文管会主任芦洪法和县文管会主任傅美桃、文化局局长陈锐安到发掘工地慰问。当时还是农历正月,气温较低,早上很冷,冻僵的手握不住工具,带着手套又用不上劲,干脆不带手套更顺手。
3月7日省电视台播放武义履坦棺山考古发掘新闻。随后,全馆同志稍作休息,在馆整理墓葬资料。薛骁百、颜天华绘制墓葬和器物图纸;徐卫整理文字资料;刘妙钗、朱华玉、邓新亮清洗出土文物;我修补文物、拍照。15日又发现两座古墓,全馆立即再次投入发掘。15日晚上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播放武义履坦棺山考古发掘实况,这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19日星期六,原定休息日,但大家继续发掘,干到晚上9∶20才回馆休息。当日出土30余件文物,其中三国铜镜2枚,1枚纪年镜庚子元年(公元220年),十分珍贵。1件三国青瓷技乐人物五管瓶,很精美,釉色好,首次出土。24日晚,省电视台又播放武义考古发掘新闻。27日我们又发现第8个墓,干到晚上8∶40才收工。当日又出土1件三国青瓷技乐人物五管瓶,可惜破碎了。由于我们在发掘过程中完全遵照野外考古发掘程序,规范发掘,认真仔细,就连很细小的玉质串珠也一粒不少地搜集起来,更不用说破碎的瓷片了。这个五管瓶经过修补,一块不缺,十分精美。
棺山考古发掘只能到此为止,因空余地方都被推土机推出的土埋了,无法再挖。这次共发掘8个墓葬,有三国、西晋、东晋,出土文物90余件,有金器、铜器、玉珠、瓷器等。以青瓷为主,特别是两件三国技乐人物五管瓶的出土,最为引人注目。两件从第7、8号墓出土,两墓相距约50米,可是两瓶顶端堆塑的人物正好是一对,一个男子,一个女子。妈妈胸前抱着一小孩。两瓶色彩相近,大小高低相仿,应出自同一个工匠之手。8座墓虽然也存在几个盗洞,盗贼需要的是墓里的钱币,而不是瓷器,故而还是留下了不少我们想要的器物。
6月10日,省文物局副局长梅福根和古陶瓷专家、教授朱佰谦带着英国、日本、新加坡、印尼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一些著名古陶瓷专家来馆参观出土文物展览。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在参观后说:“我参观过很多市、县级博物馆,不少是挂几件书画、放几件文物、工艺品就算是展览了,没见过你们这种婺州窑系列陈列,而且说明文还中英文对照(我馆颜天华毕业于杭大,英文是特长),陈列水平很高,了不起!”一位印尼女学者说:“我在中国读书时,老师说婺州窑产品很差,今日见到那么多精美的婺州窑器物,完全改变了我对婺州窑产品的印像。”此时,汪庆正还特别看上了新出土的两件三国技乐人物五管瓶,先提出让我们请示领导是否出售给上海博物馆。又说,若真不行,他们借展,付报酬。
8月9日,副县长、文管会主任傅美桃,文化局局长陈锐安和我三人,乘车将两件三国五管瓶送省文物局去鉴定,同时请示省局领导是否可以出售给上博。省局立即请来两位专家——朱伯谦和汪济英教授,两位教授一致认为这两件文物是婺州窑的典型器物,独一无二,破的一件也可以定一级文物,更不用说完整的这件了。两位专家很想让省博把这两件文物买下,丰富省博的馆藏,但也因经费欠缺,不敢奢求。对于卖上博的事,两位教授说:“我们没有上博富,这么好的文物自己省保不牢有什么办法呢?”省局领导马上表态,不卖,只能借。1995年1月25日,两件三国技乐人物五管瓶借给上博5年,付酬金12万元。上博开馆时就展出一件。
1994年11月17日—21日,全省文物考古工作座谈会在我县召开,我县以《坚持查抢勤细,搞好野外考古》作了专题发言。会上省领导一再夸奖我们是在推土机下抢救文物,给予很高的评价,要求各市县文物工作者向我们学习,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加入文保工作也正好四十年。1970年按国家指示,各市县都要成立文物图书清理小组,收集“文革”中大批查抄物资,加以酌别和整理,将有价值的文物、图书、字画予以保护和收藏。小组设在文化馆,负责人张启明,具体工作人员童炎(原一中老师),那时我在桃溪区文化站,积极配合童炎工作,搜集整理上缴的文物图书,此后又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野外考古学习班,以及本县的考古发掘,给我考古工作打下一定的技能基础。1979年6月,童炎病重,从此我正式调入文管会工作。那时正值改革开放,我亲历了文物工作从难到顺,再到今日形势大好的发展全过程。如今我已年过八十,不能再为文物保护作什么贡献了,但我坚信,文物保护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文物工作欣欣向荣,前景阳光灿烂,形势大好,这就是我四十年的感受和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