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义,说到冻米糖,很多市民就会想到位于县城江南明珠小区旁边小巷里的华盛食品店的冻米糖,好吃、样式多、保存期长、携带方便。但很多人没想到的是一块小小的冻米糖,店主项寿华、叶依娟夫妇一做已经28年。
1990年,泉溪镇江山村项宅自然村村民项寿华、叶依娟夫妇辞去当时效益不错的化纤厂的工作,在镇里租了个小店面进行食品加工,主要以做蛋糕、月饼为主。当年快要到年底的时候一位卖芝麻的店主找上门来,说他进了一大车的芝麻卖不掉,希望项寿华买去加工食品。当时项寿华的食品加工根本用不了那么多的芝麻,但看到那位店主着急的样子,夫妇俩就买下了那整车的芝麻。以前农村在过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冻米糖,原材料一般是红薯丝、米花等,而用芝麻作为食材切成糖的比较希罕,因为成本高。
想到快过年了,项寿华夫妇决定把这些芝麻切成冻米糖出售,没想第一天一灶切出来当天就卖了个精光。不过,第二天切了三灶结果没卖出去多少,一些顾客反应说没有头天的好吃。一位当地的切糖老师傅尝了几块芝麻糖后,告诉项寿华,是因为芝麻没炒熟,切出来的芝麻糖不松口。连续几个晚上,项寿华在店里又试炒了几小锅芝麻,有时炒过火了,切出来的芝麻糖有焦糊味。经过试验,项寿华还发现,糖的质量和麦芽糖油是否熬到位也有关,熬不到位,炒熟的芝麻沾不到一块,难以切成糖块。在当地一些切糖师傅的指教下,经过反复试验,项寿华终于熟练掌握了切糖的技巧,生意开始红火起来。后来,项寿华还注意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物质的丰富,加上冻米糖制作比较麻烦,要有一定的手艺,即使在农村春节前切冻米糖的渐渐少了,甚至整个村庄都看不到有哪户人家切糖了。而不少人对这种传统的美食还很留恋,还想尝一尝,特别是春节来临的时候。
看到商机的项寿华在中秋月饼销售旺季过去后就开始制作传统的冻米糖,一开始就吸引了不少顾客前来购买,也缩短了店里生意淡季的时间。特别是在春节前的个把月的时间里,很多顾客排队购买,夫妇俩往往要忙到深夜。不过都是纯手工制作,一天也就只能切100来斤的冻米糖。当时的包装也简单,几块糖放进塑料薄膜里,用钢锯条就着蜡烛烫热封口。由于密封性不好,冻米糖没几天就变软了,口感也就变差。在店里的生意不是很忙时,项寿华还用一辆28寸的自行车载着冻米糖沿村叫买,远的要到几十里外的村庄。那时连接村庄的路基本都是“机耕路”,很不好走,碰到雨雪等恶劣天气,更是辛苦。不过看着生意逐步好起来,夫妇俩心里充满着喜悦和对甜蜜生活的向往。渐渐地冻米糖成了中秋节后的主打产品,在泉溪镇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
为了更好地发展,2008年,项寿华夫妇把食品店开在了县城江南明珠小区边的一条巷子里。冻米糖一上市就吸引了不少怀旧的市民前来购买。随着生意的兴旺,项寿华夫妇先后购置了切糖机、自动包装机等设备。食材碾压好后,通过切糖机只要几分钟,一灶糖就切好了,而用手工的话至少要20分钟时间,并且还厚薄不一,大小不匀。自动包装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包装速度,还可以保证冻米糖3个月时间不变软,口感如初。原来是几块糖成一包,现在则是一小块一个小包装,既美观,携带、邮递也方便。包装袋上还印上了出产日期和保质期,顾客吃得放心。
2016年,儿子项羽丰完成大学的学业后回家结了婚。父母多年的拼搏为小夫妻俩的发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他们对食品的质量、研发、销售等方面比父辈更加注重,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华盛食品店里各种食品琳琅满目,粉干、冻米、红薯丝、芝麻、玉米、炒米、花生等10多种食材制作的冻米糖,迎合了各种不同口味的顾客需求。还有豆粉糖、麻球等武义传统的小食品也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老项以前基本是整天在店里,一边制作食品,一边卖,夫妇俩难得有空休息一下,甚至亲朋家里办喜事也往往去不成。现在儿子、儿媳不仅继承了他们的老手艺,还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把产品进驻到了超市,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夫妇俩轻松了很多,有时间好好坐下来喝喝茶,会会亲朋、同学等,有时还出去旅旅游,一家人真正过上了像糖一样甜蜜的生活。
(王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