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谢旻 见习记者 高滟铃
武义新闻网讯 昨晚9时30分,70岁的征迁户邱大妈在家人和征迁工作人员的陪同下,终于走进了古城保护建设指挥部签约大厅。经过工作人员再一次耐心细致地逐一解读协议内容,11时10分,邱大妈在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场的第四组征迁工作人员与大妈一一握手,“谢谢您的支持与理解”。至此,第四组签约率达到100%。
在今年的城西三期房屋征迁工作中,第四组的征迁范围是东至原壶山小学,南至城脚路,西至顾宅巷,北至壶山上街,共涉及征迁户72户,其中沿街住宅就有20户。且征迁的房屋大多是90年代建造的幢房。征迁工作难度大,使得第四组的工作一度进展缓慢,组员们倍感压力山大。
“多亏了县建设局、王宅镇班子成员的鼎力相助,和我们一起日夜奋战。”四组组长汤小军说,联系单位加入后,短短10多天的时间,他们组就签约52户,最多的一天共签约了8户。
邱大妈家被征收的房子就位于城脚路,她把城西二期征迁时拿到的幢房卖了,购买了沿街一幢住宅,并在一楼自己经营小店。邱大妈一直认为,按照城西区块原先的政策,她可以安置到2栋幢房。因此见到上门的征迁工作人员,就立马关门不见或是不理不睬。
冷冰冰的“闭门羹”并没有降低工作人员的耐心,他们一次次上门,设身处地和大妈谈心,争取大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积极帮助大妈解决搬家等后顾之忧。大妈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征迁户徐大爷是南丰经济合作社的社员,有两个儿子。按照合作社的村规,如果不分家,他们家可以拿到社里统一建造的一栋幢房和一套房。但之前考虑到县里的征迁政策更优惠,徐大爷还是和两个儿子分了家。当城西三期征迁政策出台,不再安排幢房安置,徐大爷怎么也想不通。征迁工作人员深深理解征迁户的心情,经过多次上门走访,帮他们算起了经济账、政策账和家庭账。最后,徐大爷一家的3份协议全部顺利签订。
“征迁户大多是通情达理的,只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宣传政策,就一定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这就是我们做好征迁工作的最大动力。”汤小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