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省覆盆子产新基本结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宁海、金华等覆盆子主产区普遍存在“难卖”现象,农户晒干的覆盆子干青果大都“待字闺中”,急盼药商收购。
覆盆子(干青果)作为中药材,近年来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行情持续攀升,让农民赚了不少钱。然而好景不长,这一曾给药农带来丰厚收益的“宝贝”,今年却乏人问津。是农户惜卖还是市场饱和?覆盆子市场缘何大“变脸”?
山货入典,“野果”变身“金果”
覆盆子是一种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果实,在未成熟时采摘、晒干是一味中药,多用于益肾和止血。2014年前,我省主要以采摘野生覆盆子为主。2015年版药典颁布后,将华东产覆盆子列入其中,浙江一带的覆盆子因药理含量达到药典标准而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
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覆盆子干果价格每公斤为55元,到2014年8月飙升至180元,2016年再次发力上扬,10月份推升至240元,到2017年3月最高冲至330元,后回稳在280元左右。高价行情一直持续到今年产新前。
暴涨行情,让曾经的山间路边“小野果”一时间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果”,也让一批率先“吃螃蟹”的农户赚得眉开眼笑。
“前几年,覆盆子的价格高得有些离谱,也让农民赚了不少钱。”吃到行情“头口水”的宁海县大佳何镇葛家村农民葛昌贤说,“随便种上一亩,一季下来轻轻松松就能赚三五万元。”
盲目扩张,行情埋下隐患
“种覆盆子能赚大钱”。越来越多的农民心血来潮,纷纷把覆盆子从山上移栽到田地山坡,把野生变家种,种植面积成倍扩大。
据省中药材产业协会统计,2017年全省覆盆子种植面积达7.38万亩,约占全国一半左右,比2016年的2.38万亩增长3倍多。其中淳安、宁海、浦江、磐安、武义等地发展较快,种植面积较大。淳安多达2.9万亩,今年投产面积2.09万亩,产量约520吨;天台从2016年的180亩猛增到2017年2500亩。
除了浙江家种面积快速增加外,江西德兴、安徽宣城和宁国等地也在大力发展家种覆盆子……
覆盆子对土壤、技术要求不高,种植15个月后就可结果,投产和增产很快。第一年亩产量低些,约有20公斤,第二年可产40公斤,第三年达80公斤。
迅速扩张的产能,给市场行情走势埋下了隐患。2015年栽种的覆盆子,到今年已生长3年,亩产量可达80公斤。加上2016年起栽种的也已有一定的产量,今年覆盆子的产量急剧增加。据淳安临岐镇、磐安、丽水等产区反映,今年的采收量将比去年增加1倍还多。
而作为药材,这几年覆盆子的药用需求增加并不明显。业内人士推测,国内的年药用需求量约在750吨左右。今年我省7万多亩覆盆子面积,如按一半投产、每亩40公斤测算,产量就达1400吨,已远远超出需求。
供大于求的另一方面是,覆盆子的需求并非刚性。据中药材天地网调查:由于价格上升过大,一些药企为降低生产成本,开始使用同科属的小覆盆子,甚至用金樱子作替代品,大覆盆子很难批量走货。仅四川的小覆盆子年产量即有近250吨,如果广泛替代,将会对大覆盆子造成冲击。
掺杂使假,药市“雪上加霜”
覆盆子身价暴涨,引发不法商人掺假使杂,销售伪劣覆盆子,攫取暴利。
5月9日,央视新闻曝光了有“药都”之称的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里,不法商人储存和销售掺假覆盆子、元胡等伪劣中药材现象。目前亳州药市正停业整顿,接受药监部门检查。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陆续开展中药材市场大整治,严查掺假使杂等非法行为。
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两年采收的覆盆子在检查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含量不达标,药厂不敢收购。看来,质量问题对覆盆子的销售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
亳州中药材市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往年,浙江的覆盆子大都由来自亳州的药商大批量收购。药市整顿期间,药商不敢放胆收购,都在观望等待,也使覆盆子行情陷入僵持。“低价不愿卖、价高不愿买”,以致持续暴涨了3年多的覆盆子行情,在今年产新之际骤然变脸……
据了解,目前磐安产地的新货价,每公斤跌至110元左右,相比年初的300元,跌幅过半,而且交易清淡。业内人士认为,未来覆盆子行情仍不明朗,这种尴尬局面可能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堵疏结合,促进稳健发展
成也市场,败也市场。然而,市场有波动,为正常现象。
纵观今年覆盆子市场的低迷情势,究其原因,既有药农生产的盲目性,也有市场需求的局限性,还有不法商家搅局的影响。“药材好,药才好”。浙江作为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生产的覆盆子个头大、药理含量高、品质优,一直受到各地药企的青睐。今年,覆盆子被我省确立为新“浙八味”培育品种之一。这个信号表明,我省将扶持发展覆盆子产业,并致力做大做强做优。
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何伯伟介绍,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中药材成为不少地方精准扶贫和发展林下经济的首选。由于中药材兼具经济、游玩和医保等多种资源属性,因此,成为各地重点推广的项目之一。
而市场的需求、生产和库存量又缺乏权威的信息数据,这种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势必造成种植跟风,不少中药材品种已出现供过于求和供需错位现象。像覆盆子一样,市场已趋饱和、价格走低,而种植户却无法及时预知,从而造成产能过剩,利益受损,进而危及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药材不同于普通农产品。”何伯伟认为,除了要坚决依法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各地政府部门应因地制宜、科学决策,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正确引导农民适时适度地开展中药材生产,鼓励在道地产区和主产区优先发展道地优质药材,避免中药材盲目引种。作为农民,也应汲取教训,既要埋头种药、也要抬头看天。正确理性对待市价的涨跌,学会关注和顺应市场。各方同心,促进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葛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