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郭浦朱村甜蜜事业从“蔗”里开始 |
|
2018年10月23日 09:00:07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大
中
小 |
|
|
通讯员 鄢东良 王东方
在武义,说起红糖,人们便会想到王宅镇的郭浦朱村。再过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郭浦朱村又将进入榨红糖的香甜季节。10月13日,笔者通过与该村干部和村里一些老人的座谈、走访,进一步了解了郭浦朱村的“糖”史。
1948年出生的王国法从1986年到2000年曾担任郭浦朱村党支部书记。他说,村里至少从他爷爷年代开始就已经大面积种植糖蔗,榨红糖了。
王国法介绍,以前村里种的糖蔗细小,直径只有2厘米左右,芦苇一般,长不到两米,肉段很短。100斤的糖蔗最多只能榨5斤的红糖,糖度只有四五度,且结板、糊口,口感不是很好。1962年,已是国家干部的村民朱长生下放回到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他通过多方了解,从广东引进回来“36号”、“38号”新品种糖蔗进行种植,同时还引进了榨糖机,使村里红糖的产量、质量大幅提高,奠定了郭浦朱村成为“红糖村”的基础。
王国法说,村里的田地土壤大部分为沙土,水的源头来自源口水库,很适合新品种糖蔗的成长,第一年种植就大获丰收。糖蔗的直径达到了五六厘米,100斤糖蔗能榨红糖13斤左右,糖度达到14度,且如沙子般松散成粒,外观金黄诱人,口感极佳,清口而香甜,一经面世便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一时间,除了本地的履坦、三角店、泉溪等村庄,连永康、金华等武义周边的村庄也纷纷派人来取经,购买新品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猪肉还是几角钱一斤的时候,郭浦朱村糖蔗种卖到了1元钱1斤,还供不应求。
今年74岁的村民朱宝强说,以前每年从11初到12月底的制糖其间,很多外村的村民也纷纷把糖蔗运到村里来加工红糖。手推车,拖拉机排出两三里,糖蔗堆积如山,很是壮观,制糖师傅24小时轮流加工红糖,全村弥漫着浓郁的红糖甜香味。村里每年还有不少制糖师傅被邀请到永康、金华等地去指导、培训加工红糖的方法,也对郭浦朱村的红糖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村里红糖制作加工及出售糖蔗种的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国家实行土地承包制后,很多村民把糖蔗改种为稻谷、瓜果蔬菜等农作物,有的则外出做生意或上班,在村里劳作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加上随着各种物质的丰富,红糖加工业渐入低潮。到上世纪90年代,村里种植的糖蔗仅剩五六十亩,几乎也没有别村的村民运糖蔗来加工了。制糖师傅有的改行,有的到外面打工帮别人加工红糖。但村里总有几个村民一直没有放弃,几十年来承包村里的红糖加工厂。
现任村委会主任朱泽祥说,近几年,随着人们怀旧情绪的回归,对土榨红糖功效的重新认识,郭浦朱村及周边村庄种植糖蔗加工红糖的村民又多了起来。村里的糖蔗种植面积渐渐恢复到了以前的100多亩,红糖加工厂从原来仅剩的一家发展到了现在的三家,年产红糖约16万斤。以前村里的糖蔗种论斤卖,现在则以3到5元每株出售。这几年,红糖的价格也一直保持在30元每公斤,有些农户还把红糖做成麻花等糖类食品出售,生意日渐红火,为村民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杨炳法说,应市场的需求,村民的愿望,更好地落实党的富民政策,振兴乡村。村委会决定重振旗鼓,计划在11月中旬举办首届“红糖节”,把郭浦朱村糖蔗种植和红糖制作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
作者: 初审:张莹,终审:周子恒 编辑:张铖倩 |
|
|
|
|
相关文章 |
|
|
企业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