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要靠两条腿,躲得了雨,跑得过城管。”这句被游商摊贩当作茶余饭后谈资的自嘲曾是城市管理执法的真实写照。2015年以来,县综合执法局在无证无照经营、跨门占道等案件办理中采用的“零口供”办案模式,成为破解取证难、处罚难问题的突破口。今年,该局将“零口供”办案模式进行再升级,探索“非接触性”执法新方式,重点解决城市管理执法效能低、执法矛盾和冲突数量居高不下等难题。
“非接触性”执法是以现场可视化为前提,即利用监控视频、见证人询问笔录形成证据链,可在当事人“零口供”情况下完成整个违法行为查处。今年9月初,县综合执法局正式下发《关于全面推进“非接触性”执法工作的通知》以及《武义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关于规范非接触性执法的指导意见》,全面推广“非接触性”执法工作。在此基础上,县综合执法局各中队结合辖区实际,开展了多种有益探索,使城市工作从被动管理变为主动服务,从末端执法变为源头治理,实现了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手段信息化,执法取证程序化,执法保障联动化,执法方式人性化。
桃溪中队:线上线下齐头并进 “执法+”模式破除管理难题
桃溪中队充分依托“智慧路灯”与“三色亮牌机制”,有效解决执法过程中监管难、取证难、处罚难、落实难等问题,积极形成“执法+管理+服务+联动”的城镇管理新模式。
在日常市容环境管理中,桃溪中队安排执法人员不定时应用智慧系统对各重点管控区域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监控巡查。执法人员监控到违法乱象时,可启动远程管控,利用智慧话筒与当事人对话或统筹调配执法人员到现场处理,使违法行为第一时间得到纠正。通过监控终端显示屏,执法人员可及时发现摊贩回潮、违建冒头等违法行为,并形成可视化视频证据,有效解决小贩“躲猫猫”、违建抢建中存在的执法难题,有利于弥补巡查空档,完善证据资料,减轻执法压力。
同时,桃溪中队不断深化人性化执法,通过实行“三色亮牌机制”,在“层层加码”的提醒警告中督促当事人自觉改正违法行为,减少执法冲突。在第一次发现违法行为时,执法人员向当事人发放绿色《温馨提示》,通过法律宣传和思想教育,引导其自行改正;第二次则发放黄色《首次提醒单》,对当事人进行“举黄牌”告诫;如果第三次发现违法行为,就会发放红色《再次提醒单》对当事人进行警告,督促其及时整改;如果再次发现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并进行立案查处。
截至目前,桃溪中队已开展“智慧化”执法60余次,发放“三色执法单”180余份。接下来,该队将继续优化执法工作机制,提高综合执法效能,以强有力的执法权威和公信力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桐琴中队:监控网格全面覆盖夜间偷倒无处遁形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很大压力。桐琴镇作为转型中的新城镇,建设工程密集,镇村交界处更是建筑垃圾偷倒易发区域。受巡查力量单薄和巡查时间存在盲区的限制,偷倒垃圾现象屡禁不止。为有效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今年,桐琴镇引入监控网格机制,即由综合执法、公安、村两委多级联动巡查,构筑交叉叠加的治安防控网络,利用公安部门的数字化监控取证,对偷倒建筑垃圾行为开展“非接触性”执法。
今年8月,桐琴中队接到村两委反映,桐三村近高铁施工项目用地附近出现建筑垃圾偷倒现象。执法人员走访村民后确定建筑垃圾偷倒时间为夜间10点以后。获取关键信息后,执法人员立即与派出所取得联系,调取事发路段附近的电子监控。为提高工作效率,执法人员与民警分组对事发当晚附近路段8个电子监控进行逐一筛查,在办案民警的协助下,经5个小时的监控倒查,偷倒垃圾的车辆信息及行车路线浮出水面。经查证,偷倒垃圾的车辆为2辆蓝色中型拖斗货车,该车司机为个人运营,当晚为工厂清运建筑垃圾,为图方便将建筑垃圾倾倒至事发地点。执法人员调取监控视频作为事实证据,对当事人进行立案查处,并责令当事人清运该处建筑垃圾。
桐琴中队在网格化联勤联动巡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扩大监控覆盖范围,破解建筑垃圾偷倒违法行为查处过程中,当事人信息及违法证据难取得的困境,提高了办案效率。
柳城中队:先扣分、后处罚城市管理人性化
日前,柳城中队对当月积分累计满5分且拒不配合的商户采用“非接触性”执法进行立案调查。
10月17日,执法人员巡查至城西路,发现一家蔬菜店将桌子、菜筐放置店面门前的人行道上占道经营,当即上门责令整改,并在《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积分表》上扣1分。10月23日,执法人员再次发现该店占道经营,向当事人送达了《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告知当事人再扣1分。10月24日,店主李某逾期未改正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当即拍照取证,扣除第3分,并将该店挂上了“黑榜”给予警示批评。10月30日,李某抱着侥幸心理,再次将桌子、菜筐摆到了人行道上经营。此时该店积分累计满5分,执法人员当即要求李某到执法中队配合做询问笔录配合处罚立案,李某态度强硬拒不配合。在当事人拒不配合执法的情况下,执法人员以见证人询问笔录、照片、视频等证据,对屡教不改的商家进行“非接触性”执法。
柳城中队以“先扣分、后处罚”模式,给予违法者主动整改的机会,同时利用“非接触性”执法规避了可能发生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管理执法效能。
开发区中队:执法用上“无人机” “天眼”破除管理盲区
今年,开发区中队大胆创新,运用“非接触性”执法方式开展违法建设行政处罚,在当事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拒绝配合调查取证的情况下,利用高空无人机、随身记录仪等固定证据,保障违法建设处置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开发区已利用高空无人机固定违法建设证据61起,拆除违建面积约7.1573万平方米。
执法人员利用无人机拍摄开展高空执法,随身配备执法记录仪制作视听资料,同时调动园区内联企干部作为第三方力量收集证人证言作为旁证,最终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使执法工作不通过与当事人直接接触亦可作出处罚,有效解决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形下取证难的问题。另外违法建设所需书证复杂,该中队执法过程中与多部门联合共享数据,通过国土局、市场监管局、公安部门等多种渠道调查当事人的身份、土地及建筑登记信息、经营登记信息,完善书证材料,为处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开发区区域范围广,厂区违章搭建普遍,旧厂区的改造和拆除任务艰巨。开发区中队利用“不动声色”地锁定证据和“有的放矢”的执法管理,有效地降低了巡查难度、缩短巡查时间、提高了执法效率,有效破解了任务多、人员少、冲突多、理解少的普遍性难题。
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工作的大背景下,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事项庞杂与执法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 “非接触性”执法模式的推广,对综合行政执法部门提高执法效能和权威,减少执法矛盾和冲突,提升队伍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县综合执法局将逐步完善“非接触性”执法工作中的软硬件配备,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不断加大科技执法力度,扩大执法范围,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提高执法办案效率。
(王彬琳 袁春艳 朱嘉徽 陈筱珊 廖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