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武义县桐山校史》一书的捐赠仪式在桐山小学旧址陶宅举行。该书由我县方耕老人历时10年编著而成,全书近5万字,讲述了桐山寺高等小学校从清末民初成立到2008年撤并为王宅小学的完整历史。
王宅小学校长雷春伟从方耕老师手中接过了油墨清香未散的《武义县桐山校史》,倍感激动:“像方耕老师这样的前辈,为教师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要从老一辈的教育情怀中汲取力量,不忘投身教育的初心,把更多精力投注于教育细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进步,让我县教育事业更有成效,更加出彩!”
“桐山寺”传承悠远
曾是我县文化坐标
根据方耕老师在《武义县桐山校史》一书的考证,光绪年间,陶宅村秀才陶志德、东阳门村秀才何壬龙分别在陶宅陶氏祠堂和东阳门村创办私塾。前者,正是大家所说的“桐山小学”的前身。
1913年,由私塾发展而来的“陶宅学堂”改名为“弧溪初等小学”,东阳门村小学堂亦同时改名为启发初等小学。在陶宅兴办教育的带动下,同年,上四保、良宅、下杨、白姆等地接连创办小学。
1915年,上述初等小学又改名为国民学校。由于当时学校分散,规模小,为便于农民子女升上高等学校,在时任县劝学所所长孙其昌的支持下,陶宅桐山寺被改建成高等小学校,取名为桐山寺高等小学校(简称“桐山小学”)。此举冲破《癸卯学制》“高等小学设县州以上,农村只设初等小学”的规定,开创武义农村之首,八婺之先河。一时间,陶宅成为我县发展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地标。到了1920年,桐山寺高等小学校首届24名学生正式毕业。
从建校到被撤并,在历经百年的办学历程中,桐山寺高等小学为我县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培养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和进步青年。后来在当地领导革命事业的陶德尊烈士,就是桐山寺高等小学的首届毕业生,后来还曾回校任教。
对于《武义县桐山校史》一书的作者方耕来说,“桐山寺”三个字中也蕴含着难忘的记忆和浓浓的情怀。方耕的大伯、我国著名农学家方悴农,就毕业于桐山寺高等小学校;方耕的爷爷方仁,曾在桐山寺高等小学担任多年校长;方耕本人既在桐山寺高等小学读过书,后又在该校任教长达20多年。时至今日,虽然“桐山寺高等小学”早已走进历史,但方耕依然挂怀于心。
母校被撤并引忧思
奋笔十年编著校史
今年83岁的方耕,在我县颇有名气,现任浙江省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金华市收藏家协会武义组组长。
他出生于1936年,自幼就读“桐山小学”,后又从明招中学考入金华师范学校。1959年从金华师范毕业后,他曾在多个村小任教,1969年回到了家乡陶宅,成了“桐山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8年,已经更名为“陶宅中心小学”的桐山高等小学校,被撤并到王宅小学。方耕听闻消息后,担心自己工作21年、建校更是长达百年的学校,因为时间推移而被后人遗忘。
从此,只要身体允许,方耕就到处奔波,寻找故人,收集材料。他骑着一辆电瓶车,往返于县档案馆、县教育局、王宅小学、下杨中学……由于时间久远,很多文字资料被严重毁坏,加上学校撤并时资料移交不齐,为获取更多历史信息,他走访各村,找到多名仍然健在的老校长、老教师,取得了不少第一手资料。
“我年纪渐长,怕再不抓紧完成这项工作,以后就没有机会了,现在这项工作终于初步完成了,我不再遗憾。”方耕在赠书仪式上动情地说,每次来到王宅小学,看到美丽的校园环境,听到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心中总是充满了喜悦,“我很自豪,自己曾是一名乡村教师。
(俞锦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