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武义支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 专题新闻 | 武义政务 | 即时新闻 | 人文武义 | 中国温泉城
武川论坛 | 图片新闻 | 数字报纸 | 外媒看武义 | 在线投搞 | 浙江网闻联播
  热门推荐:  
  您现在的位置 温泉名城 >> 旅游新闻 订阅手机报:编辑短信51发送至1065866851 电子数字报 
 

中国温泉城武义又有7个村庄拟入选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

2018年12月14日 13:59:13  武义新闻网  网友互动交流  字体:
    记者 刘梦菡 吴杭欣 潘刘侠 鲍奕帆/文 张建成 吴维康 温君凯 朱谢旻/摄

  乌漱村:人在村里村在画中

  “朝山耸翠,层峦叠拱;虎踞龙盘,结成阴阳;村落深藏,古朴和谐。”凡到过柳城畲族镇新塘、上黄等村庄的人,肯定路过乌漱村。这个坐落黄历岱尖山腰的小山村,仿如静立世外的桃源地,600年与周旁青山绿水古树相伴,春天百花竟艳,夏季万木峥嵘,秋来堆金积玉,冬到雪孕丰年,是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据《吴氏宗谱》记载,明正统年间,建村始祖吴寄生、吴寄白二公从遂昌四都梧桐口迁居于此,繁衍生息至今。二祖迁居之初,堪舆地厥,探寻龙象,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建成家园,初名为哨川。民国初年,吴氏又以此处四方环山,古木蔽天,阳光短矮,有人鸟早黑之感;树上百鸟栖聚,鹄鸣枝头,祖先以此自然景观取名“乌哨”。民国二十年(1931年),时任明山乡乡长吴绍良见宣平县城隍庙内有副楹联曰:“江水泱泱绿岩潭,青山巍巍乌漱岭”,遂将“乌哨”改名为“乌漱”。

  乌漱村拥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延续的历史街巷,其历史环境景观要素可以用“群山环抱、田屋相依、粉墙黛瓦、勤耕立家”十六字概括。村子房屋建筑沿山体顺势而下,村落溪流贯穿南北,古驿道穿村而过,建筑背山面水,布局灵活自由,巧借地形山势,将山、水、林、田、居有机的融为一体,古树、古桥、古井、古道等点缀其间,呈现出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此外,乌漱村独特的端午茶、抬阁、农耕竹编、红曲酒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更给这幅山水画卷缭绕上丝竹野趣,风姿撩人。

  新塘村:山寻古意人觅自在

  新塘村,武义南部深山里的一个自在小世界。小山村四周山林环绕,水流穿村而过,坐落在山环水抱、茂林修竹之中,与周边的自然要素巧妙融合,形成了天人共生的和谐居所。新塘村为典型的夹谷形山地村落,有水、有田、有村落。整体村落跟着山体、水向、田地走。村落规模适中,房屋紧凑、低矮,贴着地面沿等高线发展,用材主要为木头和泥土。村屋采用坡屋顶、小青瓦,檐很多且深,形象上似山坡的再生,上栋下宇,形成“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屋”的村落形态。

  新塘村是一个以周姓为主要姓氏的古村落,据统计,全村周姓占据总人口的95%。据《神堂周氏宗谱》记载,唐乾符五年(878年)周德仁公为避王仙芝黄巢起义之乱,携家眷自山东青州西门迁徙至浙江处州(今丽水市)宣慈乡马口村(今武义县西联乡马口村),为入宣始祖。传至廿五世孙周平时,有马口迁居今新塘内周,为今新塘村开村始祖;后因人多地窄,传至志祥、志期公时便迁居今新塘外周,后随着人口繁衍,外周人口逐渐多于内周人口,成为周氏聚集地。

  新塘村不仅环境优美,而且历史遗存丰厚,至今村内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禹王庙、石川硖桥、周氏宗祠、周富荣宅),古驿道穿村而过,将古村与外界相连。另有古井、古桥、古树、古墓、古石碑、寺庙殿宇等历史环境要素散落于古村各个角落,仿若时光凝固,见证了新塘村的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

  云溪村:耕读传世,红色先行

  云溪村位于我县柳城畲族镇北部,地处县三A级景区台山寺北面3公里,海拔225米,距县城29公里。以溪口村为中心村,全村建筑布局成燕形,七个自然村分布中心村周围,成七星拱月状,上坦溪穿村中心而过,东南群山环抱,植被完好,常年翠绿;村庄西高东低,大部平坦,古木群环抱村口。山环水绕,藏风聚气,正应了村落“上江为浊,坦溪为清,浊水加清水,代代出人财”的说法。

  云溪建村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绍熙庚戌年(1190年),潘愬公迁居今云溪村后潘自然村,后于明时迁居今溪口村,并在此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格局。清康熙年后,随着各姓人口的不断迁入,村落渐成规模。如今,村民主要以潘姓为主,占总人口的60%。村落民风朴素,崇尚耕读,历史上村里富裕人家都办私塾培养人才,因此名人辈出,潘子儒、潘文涛、詹蒙等赫然在榜。建国后至今,公职人员多达160多人,其中从教人员有50余人。

  1928年,溪口村党支部成立,埋下了助力宣平北营红军的坚实力量。武装斗争期间,该党支部成员不畏生死、勇于作战,谱写了壮丽的革命篇章,他们的血肉凝成了村落厚实的红色文化。1988年,云溪村被批准成为革命老区村。

  如今的云溪除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拥有众多历史遗存。现存明代建筑潘章伟民居1栋,清代建筑大间轩香火屋等12栋,民国建筑潘坤瑞民居等6栋,保存基本完好。各自然村建有红殿、土地庙、禹王庙等,逢年过节,香烛祭拜,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更有二月二擎龙灯、农耕竹编、红曲酒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村落文化内涵添砖加瓦。

  水阁村:旧时繁华地,今朝访古壤

  “云树富奇观。上有千寻盛夏不竭之悬瀑,下有奔流怒吼之长滩。水石清而泚,竹木幽以闲。”在清邑庠生董洹笔下,水阁村山水景观如诗画般美丽,时至今日,依然不改颜色。这个位于白姆乡后树片的古村落,西与金华婺城区接壤,村落四面环山,发源于上辽村海拔685米高山峡谷的东源水穿村而过。村里居民绝大多数姓董,自宋景祐年间百一公秉义大夫董士杰卜居此地后,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村落历史文化。

  水阁村道教文化绵长,曾于宋朝兴建三座道教庙宇:白鹤庙、龙女庙、三断龙王庙,现仅存白鹤庙。《后睦董氏宗谱》中记载了关于先祖董士杰与三座庙宇的神话故事,迄今仍广为流传。改革开放后,后树人民为继承弘扬民俗文化,于1993年重造白鹤庙,并恢复了中断46年的斗牛活动,活动期间吸引县域内外众多爱好者前来观赏,成为当地独有的风景。

  水阁村还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清末就已出现一定规模的制茶业,至民国初,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茶叶初级市场。茶叶的生产、销售曾经给水阁村带来极度的繁华,店铺林立、人口集聚、文化昌盛……解放后,市场条件的变化使得水阁茶叶行退出历史舞台,但其留下的历史痕迹却不可磨灭。现在的水阁村除了一般古村具有的祠堂、香火堂、民居外,仍保存着清末的茶行建筑和商业古街,对于研究我县古代商贸活动、茶叶历史文化乃至发展旅游业都有着重要意义。

  上坦村:漠华故里文润坦川

  上坦村位于武义县城西南,距县城约26公里。发源自龙头眼睛(山名)的坦溪从北向南从村中穿过。因村落地处平坦,又有溪流经过,故称“坦川”。现为坦洪乡人民政府驻地,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中国现代史上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锋、“湖畔诗社”创始人之一潘漠华的家乡。

  该村建造在东西两山相峙的坦溪东岸,背山而临水,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坦溪是上坦村的主要水系,自北往南流经村前,村南三畈状似葫芦,大院后、望古亭、夫人殿屏成三处水口,环山辐辏,一水中流。村落地形似航船,村落坐落其中。溪东岸为老村,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村落中部。在布局上,街巷以溪沿贯彻全村的岸路漠华路为主干道,其他街巷以此为纽带向村落纵深发展,形成不规则的三横三竖街巷格局。

  上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村中姓氏以潘姓为主。据《坦川潘氏宗谱》记载,上坦村潘姓始祖潘渊于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自丽水横塘丁川迁居至武义应和乡政顺里坦川(今上坦)。现存历史建筑34处,其中明代建筑3处,清代建筑19处,民国建筑12处。以民居为主,兼有店铺、桥梁、古井等。

  历代人才辈出。潘氏家族重视教育,以耕读为本,倡导儒学,恪守宗法,注重教化。据不完全统计,上坦村明、清两代共出进士、贡生、邑庠生、邑廪生等60多名。有明太常寺博士升两广总督的潘湘、清代安徽黟县主簿升建昌知县转升藩王侍讲的潘秉中、钦授太医院七品冠带的潘一德、钦授翰林院待诏的潘寿辰等。特别是近现代,涌现出潘璜、潘漠华、潘絜兹、潘恺跃、潘昌候、潘兴旺等名人。

  上周村:高山情怀经典云海

  上周村坐落在武义县南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三面环山,阳光充足,空气清新,雨后出现的云海奇观更是美不胜收,被誉为金华的蓬莱仙境。高山云海上,孕育出的是上周特色的农耕文化。犁、耙、耖、草鞋、斗笠、锄头,诸如此类的装备是上周人务农的必备。上周村海拔高,地理环境差,上周人每天都要到5里路之外的田地干活,早出晚归。为了解决中饭问题,上周人发挥聪明才智,将棕片打成特殊的棕袋,用于保温且便于携带,保温效果不亚于现在的保温杯。

  上周村形成于明代,泥墙青瓦、石板小巷、雕梁画栋,处处透露着历史的气息。村庄内90%以上的建筑为传统建筑,其中陈氏宗祠、太镇老屋、石凉亭等5处特色建筑为县部门认定的历史建筑。脚踏祥云的瑞兽、长眉白须的寿仙、横眉怒目的门神,陈氏宗祠里的雕刻和墙绘是上周村的一大特色。古朴建筑里,孕育出的是上周人淳朴的孝道文化。在陈氏宗祠里有着几本封面斑驳的陈氏家谱,除了家谱上面还记录着“家规十训”,第一训孝父母,第二训和兄弟,正是有这样严格的家规民约,才使全村人几百年来和睦相处,薪火相传,延续至今。

  历史悠久的上周村诞生也产生了许多名人雅士。革命时期,作为革命老根据地的上周村,参加过红军的就有100多人,陈祖训、陈世源、陈志道三位烈士更是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而今,国内最大民营书商新经典文化的创始人陈李平、陈明俊两兄弟也诞生于此。

  桥头村:山里神仙养生福地

  大溪口乡桥头村原本与山下鲍村同宗发祥,1949年以前都叫山下鲍,只有里村、外村区分,属处州府宣平县白水乡辖地,是宣平城南最大、知名度最高村庄。桥头地处山下鲍金溪和仁坑银溪交汇处,一条古名“隐浦”山溪穿越长长山弄流入瓯江上游宣平溪。据宗谱记载,康熙四十七年(1708)一个叫涂国文的福建人沿瓯江上溯来到水卜弄安家,娶山下鲍梁氏女儿为妻,生儿育女成为桥头、山下鲍涂氏始祖,至今已繁衍十三四代。原桥头村还有三百田、仁坑2个自然村,涂氏占三分之二人口,鄢、舒也是大姓,共211户589个户籍人口,90岁以上老人4个,80岁以上老人25个,田474亩,山林近万亩。桥头至今留有三间两厢、五间两厢、七间两厢大屋13幢,全村最出名老屋是民国16年大秀才涂云蔚民居“三层楼”(又叫“洋房屋”),系县文保单位。

  桥头离原宣平县城近25华里,从乡政府驻地大溪口左转穿行溪岭脚村时,就感觉白云峰(和尚坛)类似延福寺对面饭甑坛的巨岩独立和山脚荷田红花盛开的仙气祥瑞。大山里的风水村落如饱满豆荚长在山弄清溪两岸,打开豆荚就会跳出神话故事和传说人文。桥头和山下鲍一样新房子很少,大多是二三百年清朝老屋和上百年民国房子,全村外出开超市创业能人和读书人都在外买建房子,村里只留下老人和小孩,自然生态和山水环境是越来越接近桃花园般的养生福地了。

  作者: 初审:张莹,终审:周子恒 编辑:张铖倩
  相关文章
· A股持续“磨底” 外资“满额”加仓
· 证监会:抓紧推进股指期货对外开放
· 也 说 乡 愁
· 文化礼堂承载 美好家园生活
· 新村融合开启强村富民新征程
· 武义电力发展历程
· 既然选择了光明,便一路风雨兼程
· 县政协常委视察 民生项目运行情况
· 青年之家——武义青少年身边的共青团
· 谎报案情 老乡成“同窗”
  企业信息
 
  每日推荐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 全力推进民政和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
· 全县城市建设暨“三城同创”工作推进会召开
· 【专题】反诈骗宣传
· 全市“争先创优”行动工作推进会召开
· 学习再深化 责任再压实 实践再创新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县委常委开展“七一”走访慰问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奋力交出武义高分答卷
· 【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 提振发展信心 积极应对挑战
· 探索融合发展的“联盟机制”选出服务群众的“小村总理”
· 扛起使命担当 致力推动“重要窗口”建设
· 市委改革办来武开展调研座谈
· 【专题】发现不一样的武义端午
 
  热门图片
 
   
  羊角蜜清甜上市  
   
  农业绿色防控显成效  
 
 
   
  满园尽是丰收景  
   
  学游泳 防溺水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武义县摄影家协会“华数...  
 
     
广告服务 | 网站简介 | 服务条款 | 版权声明 | 隐私保护 | 网站地图 | 信息合作 | 联系我们 |

武义县新闻传媒中心主办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加盟单位
浙新办[2004]48号 浙ICP备05073228号 广告许可证3307234000002
武义新闻网站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