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抢“?八零后知道的可能已经不多,零零后知道的可能已经没有了,但前辈们,尤其是老农民们,可是记忆深刻,永远不会忘却。所谓“双抢”,那是改革开放之前,在广大农村,农民谈之色变但又无法回避的事情,是“夏收夏种”、“秋收冬种”的代名词。
先说说夏收夏种的“双抢”。它是指农民抢收夏粮,即抢割前熟早稻,抢种后熟稻。为什么割稻种田叫“抢“呢?其实是农民抢时间抢季节收割夏粮,种植秋粮。如果农民抢种不了后熟稻,耽误了农时,后熟稻未挂穗被霜杀了,就无法成熟,产量将大幅下降、减产或颗粒无收,农民将白忙活半年。粮食是农民的生存之本,所以农民们都抢时间抓季节,不误农时。我们江南一带,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必须将种在田里的早稻抢割回来,才能再种上后熟稻。过了秋分再种后熟稻,后熟稻成熟就会出问题。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化,只能靠人力抢收抢种了。
夏收可是农民最苦的工作。割早稻时,正好盛夏,整个生产队的社员分成几个组,一般是一台打稻机配备六个人,两个体壮的社员打稻,四个社员割稻,将水稻分成两堆,让打稻的社员自己拿一把一把的水稻放到打稻机里脱粒。农民们一小组一上午可以割一亩左右的水稻。割稻可是个苦力活,一个上午弯腰要上千次,又在泥泞的水田里行走,人不到半天已经是汗流浃背,精疲力竭了。打稻的社员要一脚踩打稻机,一脚单独站立,一个上午要踩上千次。割稻更累更苦的是,到中午最热的时候,生产队长下令将水稻田里的稻草拉到田埂上分给各户,将稻草拉至田埂上晒起来。湿稻草可是很重的,每把就有二三十斤。可是拉完稻草并没有结束,还要将上百斤重的湿稻谷挑回生产队保管点晾晒,那可是累到了极点。挑上百斤重的两箩筐稻谷,在不到五十公分宽的田埂上是很难开步行走的。还好,那时我家有辆独轮车,我用独轮车推一二百斤重的稻谷可是半机械化,轻松多了。
夏种也是个苦力活。上午的稻田收割后,下午又要将后熟稻插下去。下午种田,面向稻田背朝天,背上太阳晒,面下热气蒸,种田半天下来已是直不起腰。到傍晚,虽然太阳下山舒服多了,可是蚊子又向一身汗臭的农民们发起总攻,拍了左腿的蚊子,右腿又遭攻击,防不胜防,而且小腿上还时常被吸血蚂蟥叮咬。农民们常常在回家洗脚时才发现吸得鼓鼓的蚂蟥,将其取下,可小腿的血仍一直流淌不止。
那时的生产队为了动员、鼓励社员参与“双抢”,往往用大桶饭甑蒸白米饭给社员们吃。那时的父母,也为了让子女能补补身体参加“双抢”,往往杀只童子鸡炖着让子女们吃,那可是最有营养的东西了。
“秋收冬种”又是一抢。秋天将成熟的后熟稻抢收回来,在稻田上种上小麦、油菜等,虽然天气已不热,可加上旱地里的活,也是劳无止境,非常累与苦……
那时的农民“双抢”实在苦,父辈们巴不得子女能够跳出农门,考大学成为当时唯一的通路。如果哪一家子女考上大学了,那可是“鲤鱼跳龙门”了。
改革开放四十年,彻底改变了农业、农村和农民。农民们不愁吃、不愁穿,种田插秧、割稻运粮已经实现机械化,家家户户有了自己的小轿车,振兴乡村政策又为新农村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可我们不能忘了农民“双抢”的艰苦岁月。
(陶锡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