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武义乡村整洁宽敞的村路上,放眼望去,和谐、整洁、美丽的新农村如画卷般呈现在眼前。
在板坑村,总能遇见前来休闲度假的游客,父母带着孩子在生态园里采摘认种的绿色瓜菜,怡然自得。
在江下村,盛夏时节,连绵数里的荷花齐齐盛放,大量赏荷、品莲的游人络绎不绝,近距离感受品尝荷花盛宴。
在俞源村,古树参天,村中小桥流水人家的别致景色让人流连忘返,村里的民宿、农家乐里游客络绎不绝。
一个个具有活力又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宜游,处处展现新的景象,乡亲们在建设美丽乡村时,腰包渐渐鼓起来。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我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产村人”融合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升级版,努力使乡村成为美丽富饶的“大花园”。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投入,会产生成本,没有可靠的经济基础,美丽是无法持久的;我们也不是为了美丽而美丽。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把建设的成果——“美丽资源”转化为乡村发展的新优势——“美丽经济”,用“美丽经济”的收获来反哺“美丽资源”,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够持久。而乡村旅游为代表的现代乡村服务经济,就是“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的最佳途径。所以,美丽乡村建设要与乡村旅游发展统筹安排,要与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一体化的发展机制,美丽乡村建设才会有持久的动力。
打造一方美丽经济幸福产业
近年来,我县以更大的力度做强农村产业,统筹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发展美丽经济幸福产业,带动农民富、集体富的美丽乡村。坚持以生态促转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最大限度释放“生态红利”。在这片热土上,“点绿成金”的乡村振兴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镜头回放
阳光灿烂,蓝莓飘香。7月8日,由县旅委、大田乡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8第四届大田蓝莓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大田旅游推介会在大田乡徐村隆重开幕。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再一次相约大田,在这个盛夏共赴一场蓝莓盛宴。
——2018年7月9日《今日武义》
沿着菊溪边的乡村绿道,一路行至,整齐清爽的白墙黑瓦映入眼帘,居民门口的杂物堆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文化墙,随着山青、谷翠、溪清、路畅、村秀、景美的整治目标日益彰显,大田乡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越来越凸显。
在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张群英带头成立全县首个蓝莓专业合作社,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蓝莓种植、销售、观光农业综合体,有机蓝莓产业成为大田乡特色农业的一张名片,全乡已有种植户40多户,百亩以上蓝莓基地3个,总计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每亩效益达2至7万元,为农户增加年收入1200多万元。目前正在延伸蓝莓产业,提升蓝莓附加值,开发蓝莓年糕、蓝莓馒头、蓝莓干、蓝莓酵素、蓝莓酒等产品,摘掉了经济薄弱村的帽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成功举办了四届“蓝莓旅游文化节”,接待省内外游客8万多人次。
镜头回放
早上八点半,首届武义湿地旅游文化节正式开幕。现场锣鼓齐鸣,人山人海。曼妙悠扬的古琴演奏、活泼有趣的履坦快板、婀娜优美的湿地瑜伽,让开幕式的暖场节目格外吸人眼球。现场还有古朴风雅的湿地太极,历史悠久的越剧表演,为人们带来一场文化的演出盛宴。
——2018年5月4日《今日武义》
走进如今的坛头村,浓浓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武义江、白鹭溪犹如两条绿带绕村而过,白墙黛瓦的古老村落沿着山势错落而上,鹅卵石铺就的巷道错落有致,木质门窗古典而不失优雅。据悉,坛头村的古村落修复工程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以重现它们原先的面貌。
2013年10月开始,坛头村通过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和“五水共治”,利用河滩松林和古民居的独特资源,保护开发600多亩湿地公园,突出“武川诗画、闲趣渚歌”文化要素,围绕松树园、陶瓷发源地、孝道论坛地、文人创作地、画家写生地等“一园四地”,已成为浙中生态廊道上的一颗明珠。2017年,坛头村成为全国3A级景区,并被命名为浙江首批传统村落。环境改善的同时,产业也在悄然转型。过去垃圾遍地、杂草丛生的冷清河滩变成了游人如织、风景如画的湿地公园,昔日破败废弃的老屋子变成了高端大气的精品民宿,曾经种田捕鱼的农民抱团做起了乡村旅游。
田园美景从何来
我县坚守生态大本底,以更高的标准优化人居环境,把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规划、整体推进,把“点上美”和“面上美”统一起来,变“盆景”为“风景”,力求使每一个乡村都成为生态宜居的好地方,实现乡村的整体美、全域美。
过去,农村“脏乱”是常态。在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的基础上,我县对所有行政村整治乱堆乱放、拆除乱搭乱建、规范乱粘乱挂,并全面构建村庄环境保洁网格化、管理一体化、考核精细化机制。以“治乱”为导向,呵护美丽生态,打造品质环境。着眼“全域提升、全境整洁、全民获益”,高标准推进“三乱整治”,对农村进行全面“整容”。
乡村振兴往何方
我们知道,无论种植何种作物,土地的产量都是有限度的,因此,农民的增收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农业外、土地外的收入,而乡村休闲旅游业,就是在不改变农地性质、农民不离开土地、乡村性质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让农民通过旅游服务来大幅度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无论是季节性的观花、摘果和参与式的传统节庆活动,还是长年经营的农家餐馆、民宿、乡村酒店等,都是通过“旅游+”的模式,实现农业和农村资源的集约化利用,让农民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旅游服务的嫁接,实现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大幅度提升,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后的叠加效益。
如今,“强富美”的乡村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武川大地的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乡愁更浓郁,百姓更幸福。
(记者 陈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