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瀚
当前,行走在武义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中,乡村不再是背井离乡、魂牵梦绕的远方,而是兴旺发展、美丽富饶的家园。2018年,我县围绕强村、富民、美环境,全力打造美丽镇村升级版,在规划中塑个性、文化中提气质、产业中出效益,梯次推进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这三句话已不再是遥远的遐想,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未来图景,可期可待。
美丽乡村打造宜居家园
江渚之上,蒹葭苍苍,花草摇曳,水面上偶有白鹭翩翩,湿地旁水牛怡然觅食,绿道上市民悠闲漫步……经过近年来“五水共治”、美丽城防建设、精品村建设,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履三坛头湿地被评为省级生态湿地,湿地生态系统得到良好修复,水生态和整体环境明显好转,重现鱼虾成群、白鹭齐飞的水乡风光。
今年以来,我县开展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编制完成《武义县美丽乡村提升规划(2018-2022年)》。3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建设按计划推进,岭下汤村完成建设,郭上村、范村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俞源村、华塘村等5个村顺利通过省级督查考核验收。实施美丽乡村升级版工程建设, 4条精品线、16个秀美村、23个精品村正在加紧建设。完成了58个村的生态洗衣房建设,完成了王岱线、王岭线等主要干道沿线及生态廊道沿岸两侧可视范围内村庄2100余户的“赤膊墙”整治工作。
现在工作重点已经从解决突出问题转向长效管理,抓好垃圾分类和污水治理等工作,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修复。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长效管护运行机制,切实改变当前重建轻管的局面,确保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正常有效运行,进一步巩固和维护好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如今,“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美丽风光与“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和乐景象正随着我县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成为了现实。
绿色经济释放生态红利
临溪傍山、水清景美、白墙青瓦,一水间优雅的环境、江南风格的设计、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吸引了从上海、江苏、厦门等地慕名而来的游客,18间客房常常爆满。开业仅一年时间,一水间就获得浙江省精品民宿、金华市最美民宿等荣誉称号。
美丽环境催生美丽经济,美丽环境相伴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美丽乡村的建设不仅为培育和壮大生态经济发展腾出空间、扫清障碍。同时也有力地推动生态潜力向生产力转化,将生态环境向生态经济转变。
依托环境整治、配套设施建设和特色农业发展打下的基础,从北京回乡创业的戴俊在碗铺打造了“随园”民宿,既有房前屋后的田园生活,又有文创、电商等特色产业,既有激活的婺州窑历史文化,又有孩子们梦中的童话场景,周末常常一房难求。碗铺村正以生态环境打底,文创产业助力,围绕“童话”元素进行整村规划和开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在各类人才带动下,大田乡已经开办民宿农家乐13家,形成了以赛车公园、绿道,一水间民宿为中心的运动养生带。
传统文化守望乡土情结
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实现乡村文化振兴,不能任由文化载体衰落凋敝。
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落群,无论是旅游旺季,还是淡季,来俞源村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这座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古村落也见证了许多的盛会召开,去年的中国古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以及今年的浙港学子武义交流月都选俞源作为活动的举办点。
不少人走进乡村田园,不光是图吃喝游玩,更愿意听大戏、干农活,体会不一样的乡土生活,农村的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越来越有吸引力。在武川大地上,各种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节庆活动“轮番上演”。王宅农耕文化节、桃溪蚕桑文化旅游节、大田蓝莓节、桐琴蜜梨节、履坦湿地旅游文化节,在各类节庆活动的有力推动下,我县乡村的农产品特色品牌知名度在不断提高,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或品茗,或休闲垂钓,或游园采撷。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农村的文体活动进一步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比央视春晚还早两年的徐村“村晚”,在村民自编自导自演下已连续举办38年,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容贯穿其中,全村老少聚在一起享受着这文化盛宴。这种村民自编自演的文化形式,满足了农村文化需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乡村文化生态,成为乡风文明的载体。